詳情
我校開展十一月法制交通知識講座
我校開展十一月法制交通知識講座
11月3日,黃平縣中等職業學校開展了十一月法制交通知識講座。我校邀請了黃平縣派出所所長李忠良同志、黃平縣交警大隊印蛟同志到現場進行法制交通知識宣傳。
本次法制交通知識講座分為:法制部分和交通安全知識部分:
法制安全記于心 平安健康伴成長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近年來由于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當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點有:①犯罪呈低齡化趨勢。據有關部門統計,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齡為16歲,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齡已降低到14-15歲。②社會閑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違法犯罪青少年多數是輟學生、失學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務工的青年農民等。他們大多閑散在社會,無所事事,極易發生違法犯罪行為。③在校學生作案逐年遞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約占青少年作案人數的18-22%。④犯罪的類型復雜,他們或敲詐勒索,或盜竊搶劫,或聚眾斗毆,或殘害親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計算機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環境方面等客觀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觀因素;從主觀上看青少年正是長身體、長知識,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思想認識上漸趨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歡模仿,但辨別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極易受不良影響而導致違法犯罪;從客觀方面原因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學校、家庭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許多影響青少年成長的新情況、新問題,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誤,學校教育的偏差和社會上各種不良或腐敗風氣的影響等,都會使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學校應該大力宣傳法制安全知識,讓學生心里有法制的概念,而作為學生本人,我們應該往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向去生活,遠離毒品,團結同學,敬愛師長,更要學會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1、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不管是校內還是校外,發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麻痹、安全意識淡薄。作為一名在校學生遵守交通法規是最起碼的要求。若沒有交通安全意識很容易帶來生命之憂。 2、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除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外,還必須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才能保證安全。以下兩點是大家必須掌握并要在日常生活中嚴格遵守的。 (1)在道路上行走,應走人行道,無人行道時靠右邊行走。走路時要集中精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與機動車搶道,不突然橫穿馬路、翻越護攔,過街走人行橫道;不闖紅燈,不進入標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險”等標志的地方。 (2)乘坐交通工具。乘坐市內公共交通等車停穩后,依次上車,不擠不搶。車輛行駛中不得把身體伸出窗外;乘坐長途客車、中巴車時不能貪圖便宜,乘坐車況不好的車,不要乘坐“黑巴”、“摩的”,因為這些車輛安全沒有保障。乘坐火車、輪船、飛機時必須遵守車站、碼頭和機場的各項安全管理規定。
3、騎自行車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騎自行車外出比起走路,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如下:
(1)要經常檢修自行車,保持車況完好。車閘、車鈴是否靈敏、正常,尤其重要。
(2)自行車的車型大小要合適,不要騎兒童玩具車上街,也不要人小騎大型車。(3)不要在馬路上學騎自行車。(4)騎自行車要在非機動車道上靠右邊行駛,不逆行;轉彎時不搶行猛拐,要提前減慢速度,看清四周情況,以明確的手勢示意后再轉彎。(5)經過交叉路口,要減速慢行,注意來往的行人、車輛;不闖紅燈,遇到紅燈要停車等候,待綠燈亮了再繼續前行。
(6)騎車時不要雙手撒把,不多人并騎、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鬧。
(7)騎車時不攀扶機動車輛,不載過重的東西,不騎車帶人,不在騎車時戴耳機聽音樂。
在講座活動的最后,我校學生在兩位警官的帶領下和解說下參觀了法制與交通安全知識展板。我校積極開展法制交通知識講座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將法制交通知識謹記于心,從學習、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小事來要求自己,通過一幅幅觸目驚心地畫面來讓同學們感悟生命的可貴。
上一新聞:落實職責 強化師德師風 創建優質學校
下一新聞:寢室內部整理培訓